先前我們觀察到在35年的定期定額資產累積期間,資產配置維持100%股票比逐漸調降股票比例有更多的機會累積更多的資產,除此之外還有什麼細節是我們可以觀察到的,今天讓我們來閱讀William P. Bengen在2006年出版的Conserving Client Portfolios During Retirement,了解William P. Bengen的觀點。
首先回顧之前模擬的假設,有兩位投資人,兩位的資產配置一開始都是100%的股票,而資產累積時間為35年,一位股票比例由始至終維持100%的股票,另一位股票比例從100%開始逐年減少1%,在35年後退休時股票比例降至65%,起始的資金是100元,每年再投入100元,股票以美國股市(VTSAX)、債券以美國中期公債(VSIGX),並且在資產累積過程,每年再經過通膨調整,計算出最終的實質資產價值,模擬數據期間為1871年至2023年,總共可以得到119個歷史場景。
我從這119個歷史場景挑選出三個具有特色的案例,進一步觀察:
第一個案例:累積最低資產場景
維持100%股票比,最低累積資產價值為4176元,這是在1886年開始累積資產的情況,而逐漸調降股票比例,最低累積資產價值為3917元,也是在1886年開始累積資產,這裡可以知道維持100%股票的方式,所得到最低的累積資產價值仍然高於逐漸調降股票比例。
然後我們再來比較在1886年開始累積資產的這兩位投資人,他們的資產價值變化如下:
上圖的橫軸為年度,自1886年開始累積資產,縱軸是經過通膨調整的實際資產價值,藍色線表示這35年期間資產配置維持100%股票每年結算的實際資產價值,橘色線表示資產配置從100%股票,每年減少1%,35年後變成65%股票,也是每年結算的實際資產價值。
我們可以觀察到35年期間呈現先漲後跌,藍色線一開始與橘色線幾乎重疊,後半段的情況藍色線幾乎都在橘色線上方,這表示在35年期間資產配置維持100%股票的方式,與逐漸調降股票比例的方式相比,在大部分的時間,幾乎呈現有累積較多的資產,即使到最後第35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1915年,兩位的整體資產累積到最大值,隨後在1917與1920年這兩年,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資產大幅縮水,資產配置維持100%股票的方式整體總資產從7322元損失至4177元,整體損失了43%,而逐漸調降股票比例的方式整體總資產從6690元損失至3916元,整體損失了41%,兩者損失的幅度差異不大。
第二個案例:石油危機
我們再觀察另一組自1940年開始累積資產的這兩位投資人,這個案例與William P. Bengen在書中提到的類似,資產累積過程與上述1886年開始的情況一樣,先漲後跌,值得注意的是,在1972年,兩位的整體資產累積到最大值,隨後1973至1974年這兩年期間,遇到石油危機,資產配置維持100%股票的方式整體總資產從20043元損失至9462元,整體損失了53%,而逐漸調降股票比例的方式整體總資產從14889元損失至8896元,整體損失了40%。
William P. Bengen認為身為一個財務顧問,你的客戶採用資產配置維持100%股票的方式累積資產,總資產在退休前兩年間損失了53%,你很難跟他解釋,你的最終資產總值是比逐漸調降股票比例的方式來的多,考量人性面對資產大幅減少的情況,或許逐漸增加債券來應對,也是一個折衷的辦法。
第三個案例:科技泡沫與金融海嘯
我們再看看最後一個案例,這是一組由1974年開始累積資產的兩位投資人,資產累積過程與上述1940年開始的情況一樣,先漲後跌,值得注意的是,在1999年與2007年,兩位的整體資產累積發生兩次的高峰,隨後2000至2002年遇到科技泡沫,2008年遇到金融危機。
在2000至2002年遇到科技泡沫其間,資產配置維持100%股票的方式整體總資產從16696元損失至9970元,整體損失了40%,而逐漸調降股票比例的方式整體總資產從13437元損失至0237元,整體損失了24%。
在2008年遇到金融危機其間,資產配置維持100%股票的方式整體總資產從17000元損失至10765元,整體損失了37%,而逐漸調降股票比例的方式整體總資產從15389元損失至12469元,整體損失了19%。
這個例子呈現了,如果你是資產配置維持100%股票的方式,一樣你將得承受退休前夕總資產大幅減少的風險,減少的幅度也大於逐漸調降股票比例的方式,而且整體資產也可能比逐漸調降股票比例的方式來的少。
心得:
上述三個案例裡面都有個特色,就是先漲後跌,這是對於累積資產的人而言最不希望遇到的,如果以累積最終目標資產為最大值而言,資產配置維持100%股票的方式是有較大的優勢,但是若考慮到不希望短時間內資產跌幅太大,逐漸調降股票比例的方式是另一種選擇,沒有最好的資產配置,只有最適合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