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們發現在七種資產配置的模擬下,使用定期投資,每年在平衡的策略,在累積資產期間不論是35年、17年、9年,採用固定100%的股票比例的資產配置,有70%以上的機率,比其他六種資產配置累積最多的資產,那會不會其他的30%機率,採用固定100%的股票比例會大輸其他六種資產配置呢?今天讓我們來試試看得分制度,再次確認採用固定100%的股票比例的資產配置除了勝率外,是否也是最佳的資產配置。
我的想法是這樣子的,假設有位射擊選手,在統計多次的射擊結果後,他能有70%的機率擊中靶心,但其他30%的機率都是遠離靶心,甚至擊不中靶,這樣的射擊結果再現性就不是很好,這位射擊選手的射擊技術應該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相同的,我們採用固定100%的股票比例的資產配置,有70%以上的機率,比其他六種資產配置累積最多的資產,但我也擔心會不會其他的30%的機率會大輸其他六種資產配置。
相反的,表現第二佳的資產則是股票比例從100%開始逐年漸少,債券逐漸增加,最後一年將股票比例降至65%,會不會其實他是很穩定的資產配置,雖然不是最佳,但會不會他是個表現很穩定,能夠在多種場景下維持次佳的資產配置呢?
所以我想試試看利用得分制度來測試誰是最佳資產配置。
得分制度的方式是比較同一場景的七種資產配置,累積最多的資產者稱為第一名,累積次多的稱為第二名,依此類推,給分方式如下:
- 第一名給3分
- 第二名給2分
- 第三名給1分
- 第四名給0分
- 第五名給-1分
- 第六名給-2分
- 第七名給-3分
如果採用固定100%的股票比例的資產配置,有70%的機率是第一名,比其他六種資產配置累積最多的資產,其他的30%的機率是第七名,大輸其他六種資產配置,假設歷史場景有100次,那麼他的得分將是120分(=70*3+30*(-3))。
如果採用股票比例從100%開始逐年漸少,債券逐漸增加,最後一年將股票比例降至65%的資產配置,有100%都是第二名,假設歷史場景有100次,那麼他的得分將是200分(=100*2)。
200分大於120分,這樣的話可以知道採用股票比例從100%開始逐年漸少,債券逐漸增加,最後一年將股票比例降至65%的資產配置是穩定度比較佳的資產配置。
以上是我的假想,接下來描述真實的條件與計算結果。
數據採用延伸之前的模擬的假設,一樣有七位投資人,這七位的累積階段資產配置分別如下:
- 股票比例固定100%的股票,債券0%
- 股票比例固定80%的股票,債券20%
- 股票比例固定60%的股票,債券40%
- 股票比例固定40%的股票,債券60%
- 股票比例固定20%的股票,債券80%
- 股票比例固定0%的股票,債券100%
- 股票比例從100%開始逐年漸少,債券逐漸增加,最後一年將股票比例降至65%
有關於第七位投資人,以退休時股票比例降至65%為目標,所以累積期間為35年,每年股票比例減少1%;累積期間為17年,每年股票比例減少2%;累積期間為9年,每年股票比例減少4%。
起始的資金是100元,每年再投入100元,並且再平衡,股票以美國股市(VTSAX)、債券以美國中期公債(VSIGX),並且在資產累積過程,每年再經過通膨調整,計算出最終的實質資產價值,模擬數據期間為1871年至2023年。
累積期間35年,總共可以得到119個歷史場景
累積期間17年,總共可以得到137個歷史場景
累積期間9年,總共可以得到145個歷史場景
比較這七位投資人在這些歷史場景中,誰的得分最多,結果如下:
得分 | 100/0 | 80/20 | 60/40 | 40/60 | 20/80 | 0/100 | 100/0 to 65/35 | 滿分 |
---|---|---|---|---|---|---|---|---|
35年 | 314 | 193 | 10 | -114 | -236 | -355 | 188 | 357 |
17年 | 269 | 170 | 31 | -82 | -219 | -364 | 197 | 411 |
9年 | 251 | 157 | 25 | -70 | -184 | -310 | 140 | 435 |
依得分制度來看,採用固定100%的股票比例的資產配置不論資產累積期間是35年、17年還是9年,仍然是這七種資產配置中最高分者,與之前使用勝率判斷的結果一樣,看來採用固定100%的股票比例的資產配置即使在不是累積最高資產的場景中,表現得也不會太差,我之前的假想是多慮了。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發現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從勝率來看,採用股票比例從100%開始逐年漸少,債券逐漸增加,最後一年將股票比例降至65%的資產配置,原本是第二佳的資產配置,但是從得分制度來看,在累積期間35年與9年的時候,第二佳的資產配置變成固定80%的股票比例的資產配置,或許這兩種資產配置的方式,表現會是不相上下也說不定。
6 留言
1.除100%的股票外,其它對照組皆有執行資產配置及每月再平衡.
在35/17/9年皆可得到超過70%的勝率.
可否推論:在超過9年的投資組合中,以100%的股票會勝過資產配置及擇時交易(再平衡時是買低賣高)
2.當初在查詢4%法則時,有看到台大老師的新聞.
他準備投資30年,每年投入30萬,以股70%,債20%,Reit10%.
最近看完您的推論,一直在思考,為何他有30年時間, 不用100%股票呢?
是因為是4%法則的信徒, 所以就直接用4%法則管理資產的方式處理,或要避免資產大幅波動?
另一個例子是巴菲特告訴他的小孩, 以後就直接持有90%的SPY及10%的短債就可.
3.這個問題您可以不回答.
若您經過自己驗證,有1的結論, 請教您會身體力行,只要是超過9年才會用到的資金都投入100%
的股票/ETF標的嗎?還是會如台大老師做資產配置及再平衡? 您還會考慮什麼因素?
謝謝您的討論與回答.
附註:台大老師報導:
https://tw.news.yahoo.com/%E6%95%99%E6%8E%88%E7%A9%A9%E8%B3%BA%E8%A1%931-%E8%B2%A1%E9%87%91%E6%95%99%E6%8E%88%E6%8A%95%E8%B3%87%E7%B0%A1%E5%96%AE%E5%8F%88%E7%84%A1%E8%81%8A-%E6%AF%8F%E5%B9%B4%E5%88%9D%E5%8F%AA%E5%81%9A-%E4%BB%B6%E4%BA%8B%E5%B0%B1%E7%A9%A9%E8%B3%BA6-215859653.html
林先生您好,您問的問題很具有建設性,以上你的問題我整體理解為,當我們知道根據過去的歷史數據,在超過9年的投資期間,以定期定額的方式累積資產,每年再平衡,投資組合100%的股票會有70%的機率勝過其他股債的資產配置,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棄債券的配置呢?下次我有機會可以寫一篇文章來分享。
以下我先逐一針對您的問題簡略說說我的看法:
1.
嚴格來說應該是根據過去的歷史數據,在超過9年的投資期間,以定期定額的方式累積資產,每年再平衡,投資組合100%的股票會有70%的機率勝過其他股債的資產配置。
這個的結果是4%法則的發明者William P. Bengen早在在2006年出版的Conserving Client Portfolios During Retirement,提出了這件事。我只是延伸更長的歷史數據,並且增加固定的股債投資組合,以及得分制度來驗證,結果還是一樣。
2.
不管台大老師或者巴菲特,大家對於投資的具體目標與現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資產配置也會不一樣,不應該一昧地模仿,你能夠瞭解這一點,並且試著換位思考看看,是很棒的。
本文討論的是累積階段的資產配置如何才能累積最大資產,並沒有考慮到人性,而配置債券有機會降低短時間內資產大幅下跌的情況,相反的加入債券的配置,卻損失長期能累積到的資產價值。選擇配置債券,意味這要從這兩個之中做選擇。
3.
其實我的資產配置也是隨著自己的學習經驗不停地修正,最早入門我是固定70股票30債券,
後來逐漸改為80股票20債券,目前債券的部分只是維持之前保留的部分,之後確實都投入股票,我會逐步增加股票比例。
逐步提高股票比例的想法,考量的因素有投資時間,自己有實際經歷大幅下跌程度等等,所以入門從股債配置開始,等到自己有信心再增加股票比例,這是我現在的做法,但回頭來看,我這樣做確實沒有獲得最大的報酬,這也與歷史經驗相符。
當初跟您提問時,我自己也在思考自己的答案。
剛跟初入社會的小孩推薦您的五篇文章,並且說明我的想法。
若年支出30萬,那在存到270萬前,資產組合就是用股75債25方式。若有超過9年後才會用到的錢,就投入股票吧。
這樣就可理解巴菲特跟台大老師的方法。
跟您討論觀點真的是很棒的經驗!謝謝您。
也感謝你提供討論的議題,讓我也可以發表這篇文章,未來有問題也歡迎來這裡交流。
您好: 真不好意思再度留言,因為沒有辦法修正上一則留言,怕文字令人誤解.
其實4%法則要能持續30年,除了要提高股票比例, 也要提領不超過4%.所以以上述270萬的4%,要有較高的機率延續比較長的年限, 是每年只能提領270萬*4%=108000. 所以以提領11%(30萬)是有風險的.
有人文章建議有2000萬時拿1000萬存定存當10年生活費,另外1000萬就投入年化報酬率7%的標的,然後依據72法則,10年又有2000萬可以重複上述方法.
其實當本金達到某個金額,4%法則就可運作.但在那之前,如您所說,要依每個人現況自己取捨報酬與風險.
有關”有人文章建議有2000萬時拿1000萬存定存當10年生活費,另外1000萬就投入年化報酬率7%的標的,然後依據72法則,10年又有2000萬可以重複上述方法”。
這個方式與退休金規畫的方式歷史演進有關,一開始的退休金規劃方式確實是採用固定年化報酬來規劃,完全不考慮資產價值波動的部分,資產價值波動會造成報酬順序的風險所以William P. Bengen提出使用歷史數據找出4%規則。
因此直接使用固定年化報酬來規劃是不切實際的,利用這個做法必須確定你的資產能夠固定每年獲得7%,而不是年化報酬7%。
另外有關報酬順序風險,你可以參考本站文章”報酬順序風險(sequence of return risk):投資年化報酬8.88%的標的,每年固定提領8.5%,竟然提領17年就破產?”(https://retire543.com/sequence-of-return-risk/)。
還有依每個人現況自己取捨報酬與風險,如果是每年定期投資100元,投資9年,以100%的方式,最差的結果會剩下514元,而60/40的股債比,最差的結果會剩下612元,這是另一個衡量風險的角度,下次有機會我再整理分享喔,也感謝你的發言,讓我有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