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84年至109年這25年期間,平均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11%,這樣的年增率看起來讓人放心,溫和的物價上漲能夠帶來良好的經濟循環,仰賴薪資生活的我們,生活消費的壓力也不會在短時間內上升。
但是近期台灣物價上漲情形讓我們十分有感,這是因為我們每天都要吃的三餐價格漲幅速度過快,在111年1月至5月期間,食物類的物價指數漲幅高達7.4%,同時期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為3.39%,相對於過去平均的1.11%確實上漲許多。
消費者價指數能夠代表通膨嗎?依照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程度來調整我們的消費支出,能夠確保我們的生活水平嗎?讓數據來告訴我們答案吧。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不等於我們的消費支出年增率
上圖資料取自主計處的資料,藍色線是全國每人平均年度消費支出年增率,橘色線是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我們可以看到在這25年期間,藍色線幾乎都在橘色線的上方,這表示我們的消費支出每年增加的程度都大於消費者物價指數。
你每年花的錢,遠比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加的還多
假設你在83年的時候,年支出為183,145元,然後每年隨著全國每人平均年度消費支出年增率調整你的年支出,到了109年你將有375,983元可以花用。
倘若你每年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你的年支出,到了109年你將剩下243,842元可以花用,也就是說隨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支出的話,你將會少了132,141元可以花用。
少了132,141會發生什麼事,下圖更清楚說明你的消費水平變化
首先上圖比前圖增加了長條圖的部分,長條圖表示全國消費支出分成五等分的意思,消費支出最高的族群就是第五分位,消費支出最少的族群就是第一分位,而每個顏色的長條圖最頂端表示的是該分位的消費支出平均值。
舉例來說,紫色長條圖的上端表示的是第五分位的平均值,如果在紫色長條圖範圍內,則表示的是該消費支出低於第五分位的平均值。
觀察上圖藍線與橘線在83年的位置都在紫色長條圖的頂端,也就是183,145元,這個數字表示的是在83年時,全國平均消費支出最高的前20%人們的平均消費支出,也可以說83年時,全國高消費族群的平均消費支出為183,145元。
我們可以看到,你每年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你的年支出,到了109年你將剩下243,842元可以花用,你的消費支出情況將由第五分位的平均值變成低於第二分位的平均值,這是多麼令人驚訝的結果,明明已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年支出,到最後能夠花用的錢卻大不如從前。
雖然消費者物價指數已包含食物類、衣著類、居住類、交通及通訊類、醫藥保健類、教養娛樂類、雜項類這七類的物價,但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權重是固定不變的,而我們的消費支出是根據我們個人的意志決定,若將我們年支出依照這七大類分類,所得到的權重可能會跟消費者物價指數不同,且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權重,甚至相同的人在不同年度也會有不同的權重,所以消費支出的權重會與消費者物價指數不同,導致兩者年增率的不同。
另外你是否有發現另一個有趣的現象,藍色線在83年的時候,剛好在紫色長條圖的頂端,但到109年的時候,卻遠在紫色長條圖的上方,這是為什麼?
低消費族群需要有更高的消費支出年增率,才能維持生活水平。
上圖統計83年至109年五分位年度消費支出的年增率,仔細觀察五分位的年增率,第五分位是最低的年增率2.29%,年增率較高的是第一分位的3.05%與第二分位3.33%。
這裡說明了低消費族群可以說是通膨最大的受害者,即使是在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1.11%的25年期間,必須要維持3%的消費支出年增率,才能維持原本的第一分位或第二分位的平均消費水平。
通膨率不等於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統計國人的實際消費支出數據,發現通膨遠比我們看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還來的嚴重,特別是對於低消費族群來說,通膨的影響程度更是嚴重,我們應該更加重視通膨的影響,思考因應對策,日後的才可以維持我們以前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