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保險是專門設計給退休人士在退休期間能夠用來支付生活支出的商品,那有什麼因素會讓我們在制定退休計畫時納入年金保險呢?今天我們來閱讀波士頓學院的退休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Retirement Research at Boston College)2023年1月的研究報告,WHAT MATTERS FOR ANNUITY DEMAND:OBJECTIVE LIFE EXPECTANCY OR SUBJECTIVE SURVIVAL PESSIMISM?了解什麼會影響你購買年金保險的意願。
你現在的年齡主觀影響你對於自己未來可能會活到幾歲的看法
這篇研究報告透過問券調查的方式,訪問了55歲到85歲年齡的女性,問問它們覺得自己活到75、80、85、90、95歲的機率是多少,結果如下:
虛線的部份表示接受問卷調查者的認知,反映的是人們主觀上普遍認為自己能夠活到幾歲的機率,實線的部分表示人們實際在各種年齡死亡的統計數據結果分布,反映的是人們客觀上能夠活到幾歲的機率。
橫坐標表示的是受訪者填寫調查時的年齡,縱坐標表示的是可能活到某個年齡的機率。
舉例來說,紅色線表示的是55歲至69歲的女性普遍認為自己活到75歲的機率約65%,然而55歲至69歲的女性實際活到75歲的機率是高過75%,表示55歲至69歲的女性對於自己活到75歲的機率太過悲觀,其實可以活更久(即實線在虛線的上方)。
再看看橫坐標75歲至79歲(褐色線)與80歲至85歲(淺灰色線)的部分,虛線在實線的上方,這表示75歲至85歲的女性普遍認為能夠繼續活更久的想法過度樂觀,實際的統計機率是低於她們的預期。
除了女性之外,文章也指出男性也是有相同的趨勢。
影響你購買年金意願的因素
上述的問卷調查也包含了你是否購買年金,你的健康狀況,你的教育經濟情況(社經地位SES),將數據統計結果,並做迴歸分析得到下圖:
第一列demographic only表示僅考慮接受調查者主觀上對未來的預期壽命與客觀上未來的實際壽命的條件下,發現客觀實際壽命每增加一年,購買年金的人比率將會增加0.2%,而主觀預期壽命每增加一年,購買年金的人比率將會增加0.023%。
可以發現人們主觀預期壽命與客觀實際壽命都會對於購買年金具有影響力,但客觀實際壽命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一般人似乎對於自己未來的壽命有多長,是比較相信客觀的統計數字,而不是自己的推測。
除此之外,第二列demographic only+health,表示在調查者中較健康的人客觀實際壽命每增加一年,購買年金的人比率將會增加0.19%,而第三列demographic only+health+SES,表示健康且具社經地位的人,客觀實際壽命每增加一年,購買年金的人比率將會增加0.13%。
這個數據說明了,身體健康且具社經地位的人購買年金的意願與一般人相比,較不受客觀實際壽命的影響,而願意購買年金。
心得:
1.主觀預期壽命與客觀實際壽命都會對於購買年金具有影響力,但客觀實際壽命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2.身體健康且具社經地位的人購買年金的意願與一般人相比,較不受客觀實際壽命的影響。
為何一般人不買年金保險
年金保險是專門設計給退休人士在退休期間能夠用來支付生活支出的商品,但其實很少人會將它納入退休規劃,除了上述預期壽命的影響之外,以下整理幾個常見的因素(非本文獻的內容):
1.理財觀念:一些人可能有自己的投資理念,認為自己可以通過投資管理退休基金,所以傾向於通過年金保險以外的方式來提供退休金,例如股票、基金、房地產等。
2.較高成本:購買年金保險需要較高成本,對於資金有限的人或者想到投資成本,就不會購買年金保險,但本篇提及身體健康且具社經地位的人購買年金的意願與一般人相比,較不受客觀實際壽命的影響,似乎表示有充足資金的人會透過年金保險增加額外的保障,報酬雖低但是有穩定的現金流,甚至對於高收入族群有減稅的效果。
3.不夠彈性:年金保險有比較制式的領取方式限制,例如固定頻率、領取期限等,要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年金保險,實在不容易,再加上年金保險有違約規定,假如未來退休規劃有變更,例如移居到國外、退休家庭成員數量的改變等,先前規劃的年金保險將受到限制,不能指數化投資一樣隨時變更配置。
購買年金保險是一個重要的決策,高成本與不夠彈性,我認為是必須要重視的重點,我們可以先透過指數化投資累積一定的資產,在退休即將來臨的時候,再依據手頭上的資金,採取適當的年金保險,來增加穩定的現金流,規避長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