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有一位網路夥伴詢問累積退休資產的長時間是否應提高股票比以增加長期報酬?答案是肯定的,資產累積階段應該要提高股票的比例, 在足夠長的的時間裡,股票的報酬率確實有較高的機率贏過債券,William P. Bengen是如何看待資產累積階段的股票及債券比例,今天讓我們來閱讀William P. Bengen在2006年出版的Conserving Client Portfolios During Retirement,了解William P. Bengen的觀點。
原本資產累積階段的股債比的議題並不在這本書的討論範圍內,但William P. Bengen考慮到當我們從累積階段轉換成提領階段的時候,整體資產的股債配置要如何轉換,所以在這本書的第13章Pre-retirement Wealth-Building討論了資產累積階段應該如何配置股票及債券的比例。
William P. Bengen是這樣子想的,假如有兩位投資人,兩位的資產配置一開始都是100%的股票,但隨著資產累積時間的推動,一位股票比例由始至終維持100%的股票,另一位股票比例從100%開始逐年減少,在退休時股票比例降至65%,然後再比較兩者最終資產累積的結果。
我覺得William P. Bengen的想法很有意思,我也參考了William P. Bengen的做法,來分析資產累積階段應該如何配置股票及債券的比例的議題,詳細的過程與結果如下:
首先,假設有兩位投資人,兩位的資產配置一開始都是100%的股票,而資產累積時間為35年,一位股票比例由始至終維持100%的股票,另一位股票比例從100%開始,逐年減少1%,在35年後退休時股票比例降至65%,起始的資金是100元,每年再投入100元,股票以美國股市(VTSAX)、債券以美國中期公債(VSIGX),並且在資產累積過程,每年再經過通膨調整,計算出最終的實質資產價值,模擬數據期間為1871年至2023年,數據來源為Simba’s backtesting spreadsheet(Backtest-Portfolio-returns-rev23a)。
結果如下:
上圖的橫軸為資產累積階段開始的年度,舉例來說1871年表示投資人自1871年至1905年這35年期間來累積資產,35年後所累積的資產最終值呈現在縱軸,縱軸的資產價值是經過通膨調整的實際價值,藍色線表示這35年期間資產配置維持100%股票,橘色線表示資產配置從100%股票,每年減少1%,35年後變成65%股票。
我們可以觀察到藍色線大部分的情況都在橘色線上方,這表示在35年期間資產配置維持100%股票比逐漸調降股票比例有更多的機會累積更多的資產。
具體來說以上總共有119個歷史場景,資產配置維持100%股票有102個場景累積資產大於逐漸調降股票比例,勝率大約86%。
心得:
模擬數據期間為1871年至2023年,資產配置以美國股市(VTSAX)搭配美國中期公債(VSIGX),在35年的資產累積階段,每年投入100元,資產配置維持100%股票的方式相對於逐漸調降1%股票比例的方式,有較高的勝率。
2 留言
真謝謝你提供這個觀點及數據驗證. 分享我讀後心得,若有錯,請指教.
1.定期定額35年期間,就投資股票,會比60%股/40%債的經典資產配置組合有較高機率的CAGR.
2.以投資35年,若以初始單筆投入100*35=3500計算,若35年後終值是(約1965~1986) (經通膨調整)
10000, CAGR=3.04%
15000, CAGR=4.25%
20000, CAGR=5.11%
即定期定額無法享有在初即單筆投入美股長期CAGR:9%的回報.
3.雖然單筆投入報酬誘人,但若短期有資金需求, 或進入提領時期,一定要回到資產配置的陣營,
因為美股曾有紀錄,短期跌幅有55%~60%.
4.好像定期定額年份,標的,方法決定.35年後的報酬就決定.
即使終值是5000, 經通膨調整後CAGR仍有1.02%.
我們仍可選擇,要不要定期定額.
5.這篇真是很棒的觀點.
謝謝你的分享,以下就我的認知與你交流,我也不一定是對的,大家互相學習
1.確實定期定額35年期間,就投資股票,會比60%股/40%債的經典資產配置組合有較高機率獲得較高的最終資產價值。至於CAGR一般講的是單筆投入的年化報酬率,定期定額通常會用IRR或XIRR來表示。
2.同意你的看法,不過一般人應該不會把一筆錢拖到35年每年分批投入,討論看看一筆錢在一年內分成一次、每月、每季來分批投入,可能比較實際喔。
3.同意你的看法,進入提領時期,一定要回到資產配置的某個股債比,這是4%法則的精隨。
4.定期定額很適合一般領薪水的投資方式,如果有一筆錢可以長期投資35年,還是盡早投入比較好。
5.謝謝你的鼓勵,這一系列的文章還有喔,請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