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們知道了4%的規則是在七種假設之下才可行,那麼股債的比例應為如何?讓我們繼續來閱讀Determining Withdrawal Rates Using Historical Data,深入了解股債的比例配置。
建議退休提領階段,股票比率應在資產配置50%以上,75%以下。
假設我們有5種資產配置,股債比如下:
資產配置1:股票/債券=0%/100%
資產配置2:股票/債券=25%/75%
資產配置3:股票/債券=50%/50%
資產配置4:股票/債券=75%/25%
資產配置5:股票/債券=100%/0%
並使用8種固定美元的提領策略,如下:
提領策略1:第一年提領總資產1%
提領策略2:第一年提領總資產2%
提領策略3:第一年提領總資產3%
提領策略4:第一年提領總資產4%
提領策略5:第一年提領總資產5%
提領策略6:第一年提領總資產6%
提領策略7:第一年提領總資產7%
提領策略8:第一年提領總資產8%
透過1926年至1976年的歷史數據,所獲得最小的提領年限,可以繪製成下圖:
上圖橫座標為提領策略、每個策略分別有四種資產配置,縱座標為該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在1926年至1976年的歷史數據中,提領退休金時所獲得的最小提領年限。
請將你的目光移到4%提領策略的位置,可以發現資產配置在股票50%及75%時能夠有最較高的最小提領年限。而5%與6%的提領策略也有相同的結果。從這裡可以知道股票比率介於50%到75%之間是較佳的選擇。
那究竟是股票50%好,還是股票75%好?
上圖 1(b)是以4%提領策略,資產配置股債50%/50%的提領結果,而圖3(a)是以4%提領策略,資產配置股債75%/25%的提領結果,兩張圖一比較,在總共51個提領模擬中,資產配置股債50%/50%有10個提領模擬結果未能完成50年提領。而資產配置股債75%/25%有5個提領模擬結果未能完成50年提領。
看起來資產配置股債75%/25%在4%提領策略下,退休金提領成功機率較為優異嗎?
其實不一定,我們繼續觀察在1966年與1969年的情況下。
上圖 1(c)是以5%提領策略,資產配置股債50%/50%的提領結果,而圖3(b)是以5%提領策略,資產配置股債75%/25%的提領結果,兩張圖一比較,在總共51個提領模擬中,資產配置股債50%/50%有32個提領模擬結果未能完成50年提領。而資產配置股債75%/25%有19個提領模擬結果未能完成50年提領。
由此可知資產配置股債75%/25%在5%提領策略下,仍然有較高提領成功比例,但相對之下1929年、1930年、1937年等面臨股票市場嚴重下跌時,資產配置股債50%/50%有較長的提領年限。
心得:
資產配置股債50%/50%與股債75%/25%各自有其優異表現的時候,股債50%/50%能夠有效降降低突如其來的股票市場下跌損失,進一步延長提領年限,而股債75%/25%則是股票市場在下跌過後回歸平均報酬時,能夠使得資產進一步大幅提升,兩者配置皆有其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