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們提過William P. Bengen的4%規則,這是每個年度都是花一樣多錢的提領策略,那麼提領策略規則是否能夠配合市場報酬與通膨變化來做調整,進一步提高最大安全提領率呢?今天讓我們閱讀Jonathan T. Guyton於2004年在Journal of Financial Planning發表的一篇文章Decision Rules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 for Retirees: Is “Safe” Initial Withdrawal Rate Too Safe?讓我們了解另一個可以提升安全提領率的提領策略規則。
通膨帶來的報酬順序風險
假設有三位退休人士,第一年提領500,00元,隨後每年根據通膨率調整提領金額,提領40年:
- 退休人士A:退休期間1到40年,每年通膨3%,平均通膨3%,總提款3,770,000元
- 退休人士B:退休期間1到30年,每年通膨3%;退休期間31至40年,每年通膨8%,平均通膨4.2%,總提款4,222,000元
- 退休人士C:退休期間1到10年,每年通膨8%;退休期間11至40年,每年通膨3%,平均通膨4.2%,總提款5,860,000元
以上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B與C平均通膨都是4.2%,平均通膨率都比A高40%(=(4.2%-3%)/3%),但是總提款金額卻大不相同,B比A需要多領12%(=(4222000-3770000)/3770000),但是C卻要比A多領55%(=(5860000-3770000)/3770000)。
以上也再次說明了報酬順序風險的重要性。
接下來,我們想像一位退休人士遇到以下三個嚴苛的退休條件:
- 退休初期市場大跌
- 退休初期通膨急升
- 退休後半時期再遭遇一次熊市洗禮
如果觀察歷史數據的話,對於1973年退休的人來說,剛好符合上述的三個嚴苛條件,1973年至1974年遭遇市場大跌,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通膨急升,最後遇到2000年至2002年的熊市,這位1973年退休的人所經歷的考驗是一個評估提領策略效果的試金石。
假設這位1973年的退休人士使用以下的多元化投資組合:
Table2 Target Portfolio Allocations (Exclusive of the Year 1 Withdrawal) | ||
Asset Class | 65% Equities | 80% Equities |
Cash | 10% | 10% |
Fixed Income (Lehman Brothers Aggregate Bond Index) | 25% | 10% |
US. Large Cap Value (Russell 1000 Value) | 13% | 15% |
US. Large Cap Growth (Russell 1000 Growth) | 13% | 15% |
US. Small Cap Value (Russell 2000 Value) | 9% | 10% |
US. Small Cap Value (Russell 2000 Value) | 9% | 10% |
International Equities (MSCI EAFE) | 15% | 20% |
Real Estate (REITs) (NAREIT through 1987; Wilshire REIT thereafter) | 6% | 10% |
退休提領策略的規則如下:
- 股票資產類別獲得正回報,且其權重超過目標比例,就將超出部分「賣出」,並將所得收益投資於現金,提供未來的提領需求。
- 每年的1月1日執行提領,依據以下順序進行:
- 來自前一年年底再平衡,提領任何權重超過目標比例股票資產類別
- 來自前一年年底再平衡,提領任何權重超過目標比例固定收益資產
- 提領剩餘現金
- 提領剩餘固定收益資產
- 按照前一年表現順序,提領剩餘股票資產類別
- 如果某一股票資產類別在前一年出現負回報,只要現金或固定收益資產足以滿足提取需求,則不會從該股票資產類別中提取資金。
根據以上的提領策略規則,模擬1973年開始的退休人士,所得最大安全提領率結果 如下:
Table 3 “Safe”Initial Withdrawal Rates Under Portfolio Management Decision Rule Jan 1,1973,Retirement Date | ||
Desired Portfolio Outcome | 65% Equities | 80%Equities |
Portfolio Lasts 30 Years | 4.7% | 5.0% |
Portfolio Funds 40 Years* | 4.4% | 4.7% |
12/03 Value = ½ Original Purchasing Power | 4.2% | 4.5% |
12/03 Value = Original Purchasing Power | 3.6% | 3.9% |
*由於本文撰寫時時數據僅有1973年至2003年,所以2004年至2012年的數據以年化報酬率高於通膨3%來計算。
我們可以從上表得知,以退休30年為目標,65%的股票比例安全提領率為4.7%,這比Bengen提出內入小型股的方式所得的安全提領率4.3%還要高,除此之外,80%的股票比例安全提領率為5%,則又更勝一籌。
另外文中還使用了另外兩個特別的提領指標,12/03 Value = ½ Original Purchasing Power與12/03 Value = Original Purchasing Power,這兩個的定義如下:
- 12/03 Value = ½ Original Purchasing Power:從1973年開始退休至2003年12月底時,投資組合價值的購買力等於1973年一開始投資組合價值的一半,這表示以40年為退休目標,經過退休30年後,也就表示退休時間過了目標的3/4(=30/40),還剩下1/4的時間,投資組合價值僅用了一半。
- 12/03 Value = Original Purchasing Power:從1973年開始退休至2003年12月底時,投資組合價值的購買力等於1973年一開始投資組合價值,這表示以40年為退休目標,經過退休30年後,也就表示退休時間過了目標的3/4(=30/40),還剩下1/4的時間,投資組合價值完全保留,沒有價值損失,之前的提領完全來自於投資組合的報酬率。
以上這兩個提領指標很有意思,這可以當成使用歷史數據模擬時所使用的評估準則,當我們使用歷史數據時,會擔心未來是否會發生比過去歷史更加壞的結果,所以我們會使用蒙地卡羅模擬,但使用上述剩餘資產的購買力情況變化也是個很好的方式。
重新再看看上表,使用本文的提領規則,安全提領率4.7%,只能剛剛好維持30年的退休期間所需,但我們在規劃自己的退休金計畫,假設目標也是30年,一般不會直接使用歷史的數據所得的安全提領率4.7%,而會想要加入一些安全係數,這個時候使用上述兩個指標就很不錯,改為4.2%或者3.6%,這樣就可以把安全係數考量進去了,可以抵禦萬一未來的情況比過去歷史更糟的情況。
心得:
使用多元化的投資組合管理制定了提領規則,文中稱為投資組合管理決策規則(Portfolio Management Decision Rule),這個方法是有兩種重點:
- 你應該從表現最好的投資組合中提款,並做再平衡。
- 當年度多領的錢轉到現金帳戶中,明年再拿出來使用。
這項規則能有效的增加最大安全提領率,使得William P. Bengen的4%規則最大安全提領率由4.3%增加至4.7%(65%的股票)或者5%(80%的股票)
下回我們再繼續分享這個提領規則還可以精進的地方。
2 留言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is insightful article! I found the information really useful and thought-provoking. Your writing style is engaging, and it made the topic much easier to understand. Looking forward to reading more of your posts!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wonderful feedback! I’m thrilled to know that you found the article useful and enjoyed reading it. Your encouragement means a lot to me, and I’m excited to share more content with you in the future. Hope to see you around here again soon!